1)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东大都护府的设立_大唐军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阅兵式展现出来的大唐军队气势震服了***、百济那些归降的***及将领,他们震撼之下深受打击,在作战时候他们已经领教过大唐军队不一般的战力,还有武器的威力,如今再看到皇帝在平壤城下公开的武力展示,也可以说是对他们的一种公开威吓,谁还敢不听服?

  所有归降的人员在气势上更是矮了一截。

  新罗国内的几个重臣,金春秋、金庾信、阏川等人则心如死灰,从他们所见识到过唐军攻坚及歼灭战能力上,还有如今阅兵式上所看到的,让这些曾领过兵的高级将领们知道,凭他们自己手中的力量,想对大唐说不,那是螳臂挡车,若与大唐对抗,只能是以卵击石。

  金春秋几个已经明白,随大唐军队攻至平壤,并受唐军将领节度,是他们做出最愚蠢的决定,虽然说他们手上还有数万军队,但在十多万大唐军队的包围下,他们几个连谋划什么举动的想法都没有,他们都知道,若大唐皇帝令下来,他们几个不遵从号令的话,下场和高藏、扶余义慈一般,只有被当作战俘带到长安去,接受长安百姓的围观指点和羞辱的份。

  新罗王金胜曼已经多次见识过唐军军队的战力,及这些军士在纪律方面让人无法想象的严明,此时见到阅兵式上这般情景,并没多少意外,倒是对李业诩又多了份崇敬,因为她从李世民口中得知,训练出如此军队的,正是李业诩。

  接下来的日子,李世民不断地召集群臣和众将议事,只是没有了扶余隆等归降人员及金胜曼和他属臣的份了,李世民和群臣抓紧商议战后辽东及平壤一带、熊津周边事务的治理方案,还有内迁战场上俘虏人员的事务,及扶余义慈、高藏等人的去向问题,他要急于回京了。

  在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上,李业诩的主意与李世绩、李道宗等人意见出现了较大的分歧。

  李世绩在向李世民提议时,是建议大量迁移这片地上的百姓入内地,特别是男丁,使得这片地上人口大幅地减少,没有再作乱的根本,这样可以免除出现***的可能,并将治理的任务交给扶余隆及高男福等人,不向他们收取赋税,驻军仍保留,但军需仍由朝廷从内地拔运。

  李业诩的建议是立即宣布在原***、百济境内设立都护府,委任都护、都督治理,下面那些州县的官员大部还是留用原来那些人员中愿意为我大唐做事的人,同时劝服那些前朝时候因故留在***境内,已经娶妻生子的继续留在这里,并委以一部分人官职,再委任一批内地官员到这些新占的地方任职,对这些地方的治理采用给予政策上和税赋的一定政策优惠,但赋税必须收取,这是表明我大唐统治的一种手段,再以驻军的威压,慢慢地将这些新占地方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