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0 “灵渠”特工_贞观三百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问郭威,“甘正我现在准备三管齐下,你觉得江湖、官场、豪强,他哪个能先得手?”

  “嘿嘿,老爷考我呢。”

  捧着茶杯,郭威笑着道,“这三样,说是三样,实际是一样。我要是甘正我,要做的就是如何分化当地守旧势力,拉拢、恐吓一批瞻前顾后的,重用铁了心要掀桌的,再把顽固分子,直接送上靶场。快刀斩乱麻,不给当地反动分子任何斡旋的余地,那么事情,就算是成了一大半。剩下的,不过是按部就班,依葫芦画瓢。”

  “剿匪呢,这‘五岭大盗’的名声,我在北苍省都是听说过的。”

  “老爷,哪有愿意真做盗匪的啊,但凡是这种山连着山的地界,不是被逼急了,真心愿意效仿瓦岗的,几乎一百年也出不来一个。当初‘灵渠军’镇压‘全义岭’民变,进山为匪的乡民,我在长安受训时,看到的数字是十余万人。之前甘正我拿出计划书的时候,我也找人问过了,就临源县现在,人口也不过是十九万,二十万都没有。”

  “人这么少,居然能成粮仓?”

  “粮仓也是相对而言嘛。”

  王角听完郭威所说,也是想起来,“安陵散人”也提到过,桂州、全州之间,他的同行也是不少的。

  其中有一支是“瑶人”,领头做粮食贸易,在广州、泉州都有码头,粮食公司的规模不小。

  现在看来,搞不好是一种比较隐晦的“大农场”。

  做成大平原的那种真·大农场,或许不可以,但从本地的人口结构上来说,农奴性质的,还是问题不大。

  如果“瑶人”中的头人、祭司阶层,成为“大农场”的实际掌控者,那剥削的程度,只怕跟南苏州那边不相上下。

  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钱老汉虽然跟他说,但他以前没什么概念。

  现在自己做了一把手……

  有一黑一,如果“灵渠”是他治下,只要能够稳定提供粮食,他也未必真就在意。

  不是良心的问题,而是惰性。

  只是不管良心还是惰性,“灵渠”终究还是要控制。

  “靖难军”虽然改制为“护国委员会岭南军部”,但冯氏对广西的实质性影响力,不会有任何改变。

  以后的事情很难说的,哪天突然自己被“围剿”了,也未可知。

  而“灵渠”这条还在运作的运河,可不仅仅是让沿岸成为沃土粮仓,更是一条让人如何都不得不在意的交通线。

  “灵渠”不被掌握,湘江就不被掌握,而这地方的山岭走向,便是“东北-西南”这样的方向,真要是“靖难军”号召广西老表为朝廷尽忠,就地图上的线路,不说铁路公路水路这些,两条腿走,都有三条山脉两条通道。

  在“灵渠”以南,那座名叫“棺材山”的山,简直不要太显眼。

  四周标注出来的大大小小水库,就有十几个,同时还有许多小点儿,这些,都是有人居住的村寨。

  有一点,王角没有跟郭威掰扯。

  那就是现在的临源县,的的确确人口不多,但是,在临源县的四周,却有着广西省东北最大的采矿集群。

  这里分布着的各类矿藏矿工数量,超过三万。

  “安陵散人”自己就有一座黏土矿,就在“灵渠”以北,除了采挖黏土,还有就是“球墨铸铁”的原料。

  能够在这里这么干,不是因为本地人的一双铁脚板如何了得,而是有一条铁路几乎跟“灵渠”平行,从群山的夹缝中穿梭而过,然后将桂州州府始安县,“灵渠”所在地临源县,湖南永州湘源县连在了一起。

  这是一条短途铁路,主要运输的东西,其实就两样,一,的的确确是郭威所说的粮食;二,就是矿藏。

  王角“一意孤行”让甘正我南下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甘正我除了有江湖上的威慑力之外,他跟王角交代,在“灵渠”矿工群体中,有一些矿工,不是真的矿工,而是卧底。

  简而言之,是特工而不是矿工。

  以前要收服这些人,可能性为零,但是现在,只要这些特工还有从外界获取消息的能力,就应该知道,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们将长期“孤立无援”。

  如果不跑路,特工就得继续矿工……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