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25章 与庄子厚辩法_抄家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社也只是负责登文章而已。”

  “杜兄何以认为,青苗法一定会失败?”庄子厚收起了之前的笑容。

  “那么庄兄何以认为青苗法一定会成功呢?”

  “你可知我们变法派费了多大的劲,才推行了青苗法吗?”

  杜蘅笑了笑,说:“成功与否,跟费了多大的劲,没有必然关系。”

  “如今朝廷的财政,杜侍郎,你也是清楚的,田税都收不上来,国家哪有钱啊?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土地兼并,我朝规定,官员乡绅的土地是不收税的。”

  “没错,官员土地不收税,民间百姓为了逃税,还往往会依附于乡绅,将土地挂在乡绅名下。”

  “看来杜侍郎也是了解情况的,王相推行青苗法,就是为了抑制土地兼并,你知道乡绅官僚的土地都是怎么来的吗?辛辛苦苦一年,也就够吃够喝而已,家里要多几个孩子,他们就得去向乡绅或者富户借贷,去买稻种才能把地继续种下去,可要是遇到歉收的年景,贷款到期还不上怎么办?”

  “自然是要卖土地了。”

  庄子厚点了点头:“没错,就是卖田卖地,可在那些地主的逼迫之下,他们的田地往往要低价卖出去,很多农户就此失去了土地,好在我朝对商业没有太抑制,否则这些农户只有死路一条,连进城打工的机会都没有。”

  “正因如此,王相便改进了常平制度,推出了青苗法,这样农户不必去卖土地,就能从官府中贷到稻种和青苗,歉收的时候,也可以去借粮,等到丰收的时候,再把钱还上就可以了。”

  尽管庄子厚说的很激动,但杜蘅却在平静的喝茶,淡淡的问道:“贷款和借粮都是要收利息的吧?”

  “不错,每月也就二分利而已。民间也是差不多这个利。”

  “要抵押吗?”

  “自然需要抵押,否则随便什么人都去借粮,要还粮的时候找不到人,亏损的不是国家吗?”

  杜蘅好笑的道:“那你们跟那些乡绅大户又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把农民要交到他们口袋的钱,交到了你们口袋。”

  这话让庄子厚坐不住了,他正色道:“杜侍郎此言差矣,这些钱不是交到我们口袋,而是交到朝廷的口袋,只有国家富足了,我们才能做很多事。”

  “国家是富足了,那百姓呢?”

  “百姓也没什么损失嘛,还跟以前一样,等到国家有了钱,他们的生活自然而然就会富足了,只有国富才能民强。”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哪!”

  庄子厚的话说的其实没错,错的是这个时代,这尼玛是个封建社会啊,你玩这一套还能不死吗?

  这一套新政放在封建社会,太先进了,你基础设施都没做好,所有的新政注定都是空中阁楼。

  “杜侍郎莫非对新政有何疑义?”庄子厚脸色沉如死水。

  “新政是好的,但实施的人呢,是否一定会按你们的理念实施呢?”

  “这个你放心,王相早就料到底下的官吏,可能有所懈怠,所以立下了考课,全国必须推广青苗法,若不推行或者推行不利,考课视为不过关,那么他们的仕途也就到头了!”

  庄子厚冷笑道:“旧党那些人在打什么心思,王相早已算的明明白白,绝不可能让他们阻碍新法的推行!”

  杜蘅长叹一声:“那就死定了!”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