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兵制改革开始_大唐军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兵制改革开始

  贞观十二年三月末,初夏。

  李世民宣布诏命,除李业诩守兵部尚书职,领兵部左侍郎职,以并州都督李世勣为兵部尚书,并进行兵部机构和职权的变动。

  暂时以兵部为大唐的最高军事机关,掌管全国各卫军军籍、军官选拔、军训讲武、兵防、情报、武器制作、马政、舟桥之务。

  全**队之征讨、镇戍、训练等皆听命于兵部,遇有战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调军,任命行军大总管和总管,发给印信,率领调发的军队出征;战争结束,领兵官缴印于朝,官军各回驻防地。

  兵部设尚书一名,正三品职,左、中、右侍郎三名,左侍郎为从三品职,中、右侍郎为正四品上职。下设七个部门,一为新设的参谋司,二为兵部司,三为军器监,四为情报司,五曰职方司,六曰驾部司,七曰库部司。

  参谋部掌全国兵马调遣,包括兵马的补充和屯防,更重要的是战时进行战事的布置。参谋司人员组成不固定,日常由两名郎中,两名员外郎及四名主事处置事务,若在战时,参谋部组成人员可包括朝中任何重要官员,也就是说,在战时,参谋司将是战争的最高决策机构。这是李业诩原本计划的统帅部或者参谋部的一个精简机构,李世民不愿再另设一个庞大的军事机构,这是折中之举。

  兵部司掌兵马名帐,武官阶品评定及选授,全**队的名录由其登录,四品以下、郎将职以下中下级军官的选授,皆由其负责,有郎中两人,员外郎两人,给事中四人。

  军器监负责军中武器、器械等的研制、开发和生产,设大匠一名,少匠两名,丞两名,下设火器署、弩坊署、甲坊署、都水监等部,各有署、令若干,在长安及洛阳等设有多处作坊,所部人员为兵部中最多。

  情报司掌管天下情报之事,改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两人,此乃兵部中最神秘机构,官员任命、组成及运作情况皆不对公布。

  职方司掌管军中地图绘制及国防设施包括各地城池的建议,有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

  驾部司掌管天下马政,及驿政事务,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

  库部司掌管军器监所产武器的发放,有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

  同时朝廷又发布诏令,进行军制的改革,全面推行募兵制,逐步建立以募兵所得常备军为基础的大唐武装力量。

  以道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型军卫的设置和筹建,设立卫军和州军,按地域,在一道内设置一个卫军或者几个,也可能是几道内设置一个卫军。卫军为大唐主要的武装力量,是对外征战中主战力量;州兵负责维持地方治安。

  在卫军建立后,各都督府的边军也都归入卫军中,卫军的职能有些相当于后世的军区和集团军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