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九章 吐蕃称臣_大唐军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被俘的吐蕃和獠人战俘为劳役者,修筑一条从长安到东都洛阳的官道,在开春后即开始动工,工程计划两年完工,由将作少监阎立本负责此事。

  这条新修的官道全长约八百余里,宽可以并排十架马车行进,沿途重新设置驿站。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道路走向尽量取直,以使得从洛阳至长安能快速抵达。

  因有炸药类的爆炸物,工程量虽大,但建造完成这样的大道也并不是很难的事。

  朝臣们对这个决议也是争论了很多时候,有不少的文臣认为这是在违礼制,让这些战俘去做这样的劳役是奴役他们,不人道的事,会让其他属国寒心,且原来长安到洛阳有官道,修建如此大道,实在是浪费之举。但多数的朝臣们还是支持,特别是房玄龄、长孙无忌、侯君集等深得李世民信任和重用的大臣,而且李世民也强力地推行这个计划,以魏征为首反对的官员也只得罢休。

  这个计划是侯君集和李业诩在出征吐蕃回程过程中所商议出来的,最后由侯君集向李世民提出来。

  一个耗费颇具的构想,却在李世民在新年之初就开始施行,也让李业诩很是意外,也在感慨李世民领导下的政府,办事效率还真不低。

  若这条大道修建完成,那长安到洛阳的行路时间,将大大地缩短,驿道的快马,甚至一天之内都可以将洛阳的快报送到长安,长安的政令能更快到下达各地,两地间来往更加方便,也使得两地间的商业贸易能得到迅速发展。

  更有一点是李业诩觉得最有说明力的理由,那就是修建这条大道,可以极大的缓解长安因人口快速增长,而出现的暂时性的物资和粮食短缺的现象。

  如今长安的粮食大多都是靠江南漕运而来,而从江南运来的粮食,都要通过运河先抵达洛阳,在洛阳经陆路翻运,才能运抵长安,从洛阳到长安的道路不好走,花费时间颇长,使得物质的运输遇到梗阻,特别是遭遇天气等因素影响时,从尔使得长安的粮食供应也会出现短缺,物价出现波动。

  这是李世民颇为头疼的问题,正因为有些考虑,在侯君集向李世民提出此意见后,李世民不顾一些朝臣的反对,也强行推行此策,让十数万在这几场战事中被俘的俘虏,来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

  用俘虏来筑路,这是耗费最少之举,不要派发民工的工资,也不会侵占农事时间,不增加百姓的负担,只要给这些俘虏一些饭吃,派一些看守的军士即可。

  上元节后,李业诩正式到兵部官署报到,行他的守兵部尚书之职。

  到兵部官署,李业诩才了解了兵部的设置,兵部原有侍郎二人,再加上他这个兼领的侍郎,兵部破例地出现了三个侍郎,其他两侍郎为正四品下职,掌武选、地图、车马、甲械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