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5章 主动求变_三国之汉室再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西凉诸将争功,内部必会生乱,明公去南阳而入关中,正是当年高祖兴汉之路,岂非天意也?”

  徐庶笑道:“正是如此,主公入长安诛贼平叛,扶天子复宗庙,进可诏令天下豪杰以兴汉室,退可据关中以讨不臣,何愁大业不成?”

  一席话说得刘备怦然心动,两把擦干泪痕,言道:“只恐景升兄见疑,我若离南阳,尚未取长安而粮草不济,岂不进退两难?”

  蒯越却笑道:“此事易耳,镇南将军最好虚名,又忌惮玄德,玄德可亲自前往襄阳,请入长安以保天子,事成其则有勤王之名,败则与之无干,又能使玄德离南阳之地,其必欣然答应,并资助钱粮以示忠心。”

  刘备大喜,即刻就要动身,徐庶却告诉他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引起刘表、蔡瑁疑心,先派邓芝到新野迎接袁谭,遵从政令以顺刘表之心。

  随后刘备立刻暗中准备,先派文聘带一千精兵去取武关,对将官声称是防西凉军入侵荆州,暗中命魏延、李严、刘封、傅彤等将精兵发往穰县,准备随时出兵。

  文聘取了武关不数日,立刻派人来报,西凉马腾、韩遂二将见李傕等人作乱朝纲,引军十余万,杀奔长安来,声言讨贼。

  徐庶立刻来见刘备,言道:“时机至矣,马腾在西凉起兵,主公可从东与之呼应,并力讨贼,西凉军腹背受敌,应顾不暇,长安唾手可得。”

  刘备立刻派陈震往长安去见马腾,共谋讨贼之事,自己则动身前往襄阳面见刘表,请求出兵长安勤王。

  刘表本就忌惮刘备日渐壮大,收买人心抢了他的风头,正与蔡瑁等人思谋如何调离刘备,见他主动来请命,正中下怀。

  当下便以荆州牧、镇南将军的身份下令,派刘备自南阳出兵讨贼,为了让刘备放心前往长安,命蒯良督运粮草支持大军。

  蔡瑁一直忌惮刘备的名望和实力,听闻他要离开南阳,与兄弟二人大笑道:“先前某保袁谭为新野太守,果然让刘备心生畏惧,今其离开南阳,自此荆州无忧矣。”

  蔡和言道:“秋收之后要到河北修渠,我正愁民夫不愿北上,如今刘备离了南阳,正好可从南阳就近招募,大哥还需举荐一位可靠之人到南阳上任,以便我们从容行事。”

  蔡瑁摆手道:“此事不可操之过急,刘备过武关之前不可轻动,你那里若民夫不够,可先从新野征调,他袁谭得了我的人情,总该要有回报才是。”

  蔡和点头道:“小弟明白。”

  以官府的名义征调民夫,便算作劳役,不必支付工钱,这比招募人手可要省下一大笔钱。

  等刘备回到宛城,徐庶等人已经准备就绪,刘沁听闻刘备要去长安,特举荐长安杜陵人杜畿为向导。

  杜畿本为郑县令,因西凉军作乱关中,民生凋敝,弃官逃命,带着年迈后娘,与难民一同逃奔荆州避乱。

  到樊城时被刘沁闻其孝顺之名,便留在樊城为官,因他善于断案升为功曹,此时刘备兵进长安勤王,杜畿也有意回家乡讨贼,便荐他到宛城从军。

  刘备见杜畿见识不凡,又担任过京兆功曹,便拜为主簿,与繁钦同掌军务钱粮。

  七月末,刘备以三万大军兵发长安,南阳百姓听闻刘备要离去,沿途扶老携幼夹道相送,号泣请留,不忍分别,一路之上哭声不绝。

  刘备在马上神情悲恸,长叹道:“若景升兄能善待南阳之民,吾心何生憾?”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